三国之大周天下 !就在周澈会意出荀攸的暗示之时,周仓开口了,他指着沈家宅外堆积的柴火,建议说道:“三叔,这沈汛怕是不好被说服的。不过,荀君说的也不错,这沈家内有人守,外有高墙,确实也不好速战速决。以我之见,也不用去说服他,也不必强攻,不如干脆再搜集些柴火来,一起点燃,投入墙内,把这庄子一把火烧了算了。”

信使听得胆颤心惊,差点大叫阻止。他家也在这个里中住,离沈庄不是太远。已经连着十几天没下雨了,天干物燥,今儿太阳又刚晒了一整天,这一放起火来,倒霉的不止沈家,整个里恐怕都会陷入火海。

田丰考虑到了这点,忙出言阻止。郭强怒道:“里中已无百姓,便算把整个里烧掉,也总强过等几千铁官徒进城后,咱们百十人陷在此地!”半跪在地,请命,“主公,请下令吧!”

周澈看了看郭强,又看了看周仓、孙信、田丰等人,最后又看了看荀攸,惊奇地发现他竟嘴角微笑,镇定自若,不由心中佩服,想道:“我是因为知道天下终将大乱,故而不怕权宦报复。公达是一名家士子,只为了报我的‘知己之恩’,就提着脑袋跟着我来整治颍北。刚到阳城,才开始着手不久,就接连遇到骤变,连周仓、孙信也沉不住气了,连我也有点害怕了,他却依然若无其事。真是虎胆啊!”

周澈在经过安成的三年历练后,不管是城府、胆色还是坚毅、自信,都已远非昔日刚入仕时可比了,他想道:“嘿嘿,我在初任亭部时就敢夜半击贼,何况今时今日?公达的智谋我远不能及,可若要讲胆勇,我又怎能被他比下!”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
“小郭,你还记得去年安成乡里别院刚建成时,我在别院墙上写的那十三条院规么?”

“记得。”

“第一条是什么?”

“无令,虽钱粮满地,不行;令下,纵刀山火海,行。”

“我给你下命令了么?”

“没有。”

“那还不起来?”

郭强等人在别院这一年多,周澈不但厚养他们,有求必应,且施以恩义,推赤心入他们的腹中。众人早对他心服口服,心甘情愿受他驱使。闻得周澈此言,郭强满脸通红,惭愧惶恐,忙从地上跳起,转回周澈身后,不敢再说话了。周仓、孙信诸人也静了下来。

“听我命令。阿信,你现在就去找本县的县丞、县尉,告诉他们沈汛要调铁官徒进城,请他们立刻关闭城门,带县卒、吏民登城防守,不得放一个铁官徒进城……如果此事他们做好了,我可以不再追究他们以前的不法事。若是没做好,就请他们等着我登门拜访罢。”

“诺!”孙信当即上马,飞驰离去。

“元皓。”

“在。”

“你带一队人,再去搜集些柴火来。等我命令,准备放火烧宅。”

“诺!”

信使宁愿自己死,也不愿自己的家被烧掉,忍看自己的妻子父母流离失所。他伏地叩首,哀求说道:“千万不能放火啊!求巡察开恩。小人愿为巡察去劝说家君取消调令!”

周澈瞧了他片刻,说道:“也好,便信用你一次。还是那句话,你告诉沈汛,就说:诚能自改,愿如杜稚季故事,不治前事。怙恶不悛,请看义纵鹰击,火将至矣……你知道义纵是谁么?”

“不、不知道。”

“你的家君也许知道。记住,我说的是‘火将至矣’,不是‘祸将至矣’!荀子曰:‘行歧路者不至,怀二心者无成’。我言尽于此,请他仔细想想罢。”

“是,是。”